截止26日,2月钢价走出探底后企稳并略有反弹的态势,钢材综合价格比上月底下跌199,分品种看,螺纹钢价格下跌183,热轧价格下跌301,冷轧价格下跌234;62%进口铁矿石美元指数上涨4.35,焦炭价格指数下跌14.7,废钢价格指数下跌49,原燃料走势分化,基本符合预期。展望3月钢铁市场,钢铁市场的基本面压力进一步加大在所难免,交易从预期适度回归现实,钢价适度下跌或更有利于后市的运行。
3月钢铁市场仍有下行空间的主要原因:
首先,降价销售是未来一段时间确保流动性的必然选择。钢铁行业正常运转的重要条件是资金、物质(原燃料和产成品)和人员有序流动起来,其中,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是必要条件,而购进原燃料和销售产成品又是充分条件;如果销售不了产成品,就回笼不了资金,购买不了原燃料,也就无法再生产;而销售产成品的前提是有需求,3月依然存在这问题,部分区域(如东北、西北大多数地方)、部分品种(主要是建筑材)需求启动延迟(无需求)或启动缓慢,更有代理商可能不得不违约而减少甚至取消订购(负需求),如果因此导致企业流动性存在安全风险的话,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措施来刺激需求的产生,显而易见的是,把价格降低到潜在买家的心里水平,这种激励需求就产生了(潜伏需求转为显性需求)。据了解,有一些靠资金快速周转来维持较大规模高效运营的民营企业,以及一些负债率较高的国有企业,其现金流在收支比较顺畅的情况下,一般也就维持不到2个月;一些全额付款订货以及负债率低的企业,一般现金流也就维持2~3个月,如果遇到现在这样一边正常生产,而另一边销售部分甚至全部停滞,现金流维持运转时间就缩短了。所以,3月份不同钢厂(包括部分贸易商)的现金流压力将接踵而至,理想中的价格维稳或许只能是选择暂别离,执行降价促销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策略。近期山东钢厂也积极主动地下调了150元2月份的结算价格,也有华东某钢厂在2-3期价格政策没有做调整,结果还不到3-1期价格政策出台之时,迫不得已赶紧下调价格,还无奈何地对前期价格进行了补差。
其次,在交易预期(政策面)之后还是要回归现实(基本面),二者的反差必将带来情绪上的修复,进而带动价格“回头看”成为必然选择。本次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因而一开始的情绪是恐慌性的,期货市场开盘就兑现了极度悲观的情绪,随后开始了修复,由于现货市场没有什么交易,基本面的压力也没有怎么显现,所以,修复的力度取决于宏观对冲政策利好以及对未来需求旺季的预期乐观程度,同时,也受到期货盘面铁矿石的博弈定价的影响。但进入3月,人们的眼光要开始回归到现实中来了:一方面是库存还将有至少2周的累积时间,被动地再创新高(上海钢联统计的27日样本库存已经达到3716万吨,比近几年的峰值已经高出1070万吨);二是需求启动估计要到中下旬,即使上中旬有些许的需求释放,力度也是弱于预期(2月最后一周建筑材日均成交5.6万吨,只有去年同期的30%);三是供给虽然有所控制,但2月减产力度还是显得不够(钢联调查的占产能95%的高炉企业2月最后一周日均铁水产量206.42万吨,环比只降0.29万吨,同比也只降了14.15万吨,降得不够),且复产的企业将不断出现(即使2月底,多数钢厂螺纹的平均毛利仍有200元左右)。一旦大家认识到现实与预期差异越发明显,前期感性的乐观情绪就可能开始回归理性的现实。如果价格直接涨上去,企业盈利幅度加大,生产积极性提高,不利于减产,叠加需求跟不上,累库时间更长、幅度更大,必然会导致现货压力大的企业采取套保策略,引发投机资金盘面做空,现货则是雪上加霜。所以,期现价格只有适度的“回头看”,才能更好地夯实价格底部。当然,不同区域、不同品种表现应该不一样,对一些下跌比较早、跌幅比较大的品种和区域,或者下跌空间有限,而下跌比较晚、下跌幅度不大的品种和区域,大概率是要补跌。